仿佛一夜之间,笔记本市场便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正在经历笔记本迅速普及的年代。
三年前,市场还在对“万元笔记本”的出现冷嘲热讽,到今天,已经有3999元笔记本的出现,甚至有厂商宣称还可以将这个价格做到2999元。三年前,当一些厂商在笔记本中使用台式CPU以降低成本时,到今天,笔记本中的CPU配置可谓是鱼龙混杂。
这三年,同样也是国内笔记本市场品牌爆炸的年代,从当初的IBM、东芝、联想、康柏、HP、戴尔、苹果、Acer、华硕等二三十个品牌主导市场,到今天,中国市场上的笔记本品牌至少不下于一百个。在笔记本市场每年以50%左右的增长速度的惊人扩张中,除了传统的IT厂商,近两年更有不少的行业外资本进入笔记本品牌领域,一时之间,真可谓是洋洋大观。
跟随技术 永远移动
毫无疑问,在今天的笔记本品牌爆炸的市场环境中,一个笔记本用户面对林林总总的各类品牌和各类机型的时候,只能是乱花迷人眼般的感受。不过,笔记本研发的主导者,依然还是平台开发厂商英特尔,从X86,到奔腾年代,再到今天的迅驰及迅驰二代,主流笔记本的研发始终是围绕着英特尔平台做文章。虽然近期英特尔的主导地位已经大受动摇,价格的决定因素中,配置已经被退到次要位置了。
从第一台笔记本诞生之日起,移动性便成了笔记本研发设计的永恒追求。1982年11月,康柏推出第一台兼容手提计算机,这台重约14公斤的大东西后来被看作是今天笔记本的雏形。1985年,东芝推出一款名为T1100的产品,被认为是第一款真正意义的笔记本产品。从此,笔记本的时代开始了。
1989年,英特尔推出了386SL低功耗CPU,起始主频为16MHz,这是历史上第一款笔记本电脑专用CPU。不过,直到1999年英特尔推出speedstep技术,其产品线中,台式CPU和笔记本CPU才算是真正分开为两条线。笔记本专用CPU的出现,其在封装、功耗、散热、二级缓存等诸多技术上相比于台式CPU更高的要求,促使笔记本走上了一条独立的研发道路。
ThinkPad这个的“思考的卡片”,其命名无疑对笔记本产品特性极为精髓的描述,事实上,IBM ThinkPad也一直是笔记本市场中最为经典的品牌之一,其研发设计的领导性水平,在笔记本发展历史上举世公认。1998年,跟随英特尔用0.25微米工艺生产的代号为Deschutes的PII平台,IBM推出了ThinkPad 600系列,它很快便以其ThinkPad历史上销售量最大的机型而成为经典。事实上,ThinkPad 600之所以如此吸引用户的关注与购买兴趣,核心的原因在于其“超级便携”的设计概念。在当时,它能将笔记本产品的性能和便携性进行几乎完美的均衡结合,可谓是当时笔记本研发设计所达到的技术顶峰。其后,随着IBM对笔记本进行A、R、X、T等产品线的细分,全内置、超便携等笔记本机型划分的概念被市场所广为接受,而ThinkPad X20、X30等产品均成为历史上经典的超便携机型。
回顾笔记本研发所走过的30年,我们不难发现,移动性一直是笔记本厂商在开发产品时最大的追求,也几乎是考验笔记本厂商产品设计能力的唯一指标。
设计热点 应用主导
事实上,自从1991年第一台商业上可用的、配置彩色TFT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推出以前,笔记本的应用创新几乎就是一部商务应用的发展历史。和家用电脑的概念在中国市场出现一样,家用笔记本的概念也出现在中国市场,而且仅仅是在两年前。
家用笔记本概念的出现,不过是笔记本厂商特别是国内厂商试图扩大自己在迅速增长的笔记本市场的所占份额而弄出的一点噱头,实际上直至今日,笔记本的主要功能定位依然只是商务应用的范围,尽管它的价格水平已经被激烈的竞争而拉至奇低。
稳重的黑色、灵巧的TrackPoint(俗称小红帽)、全尺寸键盘等等,一直被视为IBM ThinkPad经年积累下来的经典设计,除开TrackPoint等IBM专利设计外,IBM笔记本的诸多设计特色一直以来都为众多笔记本厂商所追随。此外,极具特色的苹果笔记本,多年来一直坚守其乳白色的外观,也是笔记本时尚的一大代表。
不过,目前的笔记本市场中个性化需求已经越来越旺盛,这导致一些比较个性而另类的笔记本设计打开了市场。2003年,毫无笔记本产品经验的国内厂商八亿时空凭借一款鲜红色的笔记本新品在国内市场一炮打响,其名为QQ的产品命名也殊为可爱,赢得了不少年轻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的青睐。同样,另一款面向女性用户的紫光“月光百合”笔记本产品,一度也吸引了不少眼球。
一夜之间,仿佛笔记本产品的设计开始变得时髦起来,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似乎层出不穷,而厂商们在设计上的时尚创新似乎一试就灵。于是,很多笔记本厂商在新品设计中都开始加入各类个性化的产品诉求,比如东芝、SONY等一些厂商推出了所谓的面向影音娱乐的笔记本,甚至还有厂商专门推出游戏笔记本。
然而,细细观之,这些所谓创新的笔记本设计更多的还是一种取巧,主流的笔记本创新设计,今天依然还是围绕商务用户的实际应用在进行设计。同时,一些传统的设计特色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比如IBM推出不久的指纹识别功能,比如松下TOUGHBOOK Light W2的翻盖式COMBO光驱。
在W2这样的号称最为轻盈的便携式产品中,翻盖式光驱不啻为一项目高明的设计。目前,在12英寸的便携式笔记本中,能够内置光驱的产品,重量少说也至少在2kg左右,而W2的这种设计使它能够在注重配置的前提下,把重量降到惊人的1.3kg左右,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突破性的创新设计。对于喜欢便携式笔记本的商务用户来说,轻便与光驱内置在很多笔记本厂商那里往往成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一对矛盾,于是大家更多地是用外挂光驱或底座来解决这一难题。显然,这并不是一种能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因为外挂光驱或底座毕竟没有内置光驱来得方便,而且目前基本上属于选件,需要用户另外支付采购成本。
此外,W2 这款产品采用英特尔1.10G奔腾M处理器(超低电压版733),内置IEEE802.11b/g的无线网卡,同时预装Windows XP专业版操作系统。相比于802.11b,IEEE802.11b/g的无线技术标准,其转输速率要强大得多,很快将会成为主流。
轻薄便携 商务主流
毫无疑问,相比于配置与功能更为强劲的高端全内置笔记本来说,便携式笔记本以其轻便,更多地吸引着商务用户的青睐。高端全内置产品往往采用的是14.1或15英寸的液晶屏,但其庞大的体积以及更高频率的CPU,使得其在重量设计上发挥的空间小得多。
作为IBM便携式产品的代表之作,ThinkPad X系列自诞生之日起就采用了更容易在轻薄上下功夫的12.1英寸屏,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事实上,12.1英寸屏也是多年来主流笔记本厂商在便携式产品中共同采用的一种标准。尺寸再大一号,重量就下不来,尺寸再小一号,用户也很难习惯。所以,12.1英寸的液晶屏规格,可谓是目前便携式产品的主流,也是商务用户选择的一大主流。
事实上,中国笔记本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大,正在导致笔记本部件生产成本的迅速降低,IBM将笔记本生产早就置于深圳的合资厂IIPC,而台湾的大批OEM/ODM厂商也随着笔记本价格下滑的要求,纷纷将生产线迁至内地。而近几年笔记本的热销,也导致液晶面板等上游部件价格的迅速拉低。
笔记本生产及部件市场的变化,使得笔记本在市场的卖点已经悄悄地从宣扬产品配置变成了实际应用。而在笔记本实际应用中,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轻便与电池使用时间,而这恰恰正是便携式产品的最主要的两大应用特点。
事实上,尽管目前大多数笔记本生产是采用OEM/ODM的方式,但笔记本研发设计的深度与方向,根本的还是在笔记本厂商手里,OEM/ODM厂商更多地还是厂商设计的生产实施者。产品更为轻便,电池时间更长,无疑还将是笔记本研发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主要的方向,而在这方面持有优势者,显然是那些有自主研发实力的厂商。
在这方面,有庞大工业设计制造背景的全球第二大电器供应商松下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W2这类的产品能出自松下便是证明。对于日本最贵的笔记本能占据日本这个庞大笔记本消费市场中便携式笔记本销售量老大的位置,也为这一论断找到了注脚。W2采用的6芯6600mAh超强锂电池使用时间高达7.5小时,这显然与松下在电池工业上的实力有密切关系。据悉,松下电池工业利用正极采用纳米技术进行表面处理的镍酸锂,开发出了能量密度比该公司老产品更高、容量达“业内最高水平”的高容量锂离子充电电池,同时还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这种产品计划在2005年10月开始生产,届时,松下笔记本的电池续航时间可望再上一个台阶。
此外,松下电器旗下还有世界顶级先进的光驱与液晶屏设计制造工厂,以及其它的一些延伸到零部件级制造实力,这使得松下笔记本能充分发挥松下电器的综合制造实力。相对于一般笔记本厂商来说,松下笔记本在研发与制造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产品研发与量产的过程更短,成本更低,应用技术也相对领先。
在这个便携需求主导的笔记本产品时代,相信IBM能够推出更有魅力的“小黑”,松下还会开发出更多的W2这样超异质化产品,用户更能领略到移动的更多便捷与舒爽。(新闻稿 联合智业提供 2005-04-20)